糖化血红蛋白
糖化血红蛋白(GHb)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。它是通过缓慢、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,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,而与抽血时间、患者是否空腹、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。因此,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~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。GHb由HbA1a、HbA1b、HbA1c组成,其中HbA1c约占70-,且结构稳定,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。
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,也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。在糖尿病治疗中,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评价血糖总体控制、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1.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。
2.若糖化血红蛋白>9-说明患者持续存在高血糖,会发生糖尿病肾病、动脉硬化、白内障等并发症,同时也是心肌梗死、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。
3.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。
4.糖化血红蛋白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。
5.脑血管急症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,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增高。妊娠糖尿病仅测血糖是不够的,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,可避免巨大胎儿、死胎、畸胎、子痫前期更有意义。
HbA1c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,正常值为4-~6-。
(1)参考值随年龄增大有一定增加。
(2)高脂血症标本可使结果偏高。
(3)实验室温度、试剂的离子强度、pH可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。
1. HbAlc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,也不受运动或食物影响。
2.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病人,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,应以空腹和餐后血糖为准。
3. 标准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-~6-。治疗初期,每3个月监测1次,达标后可以每6个月监测1次。
HbAlc的控制范围应因人而异,不能一概而论。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2011年发布了《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l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》,根据患者的年龄、糖尿病并发症、伴发病、治疗方案等因素给出了不同的目标值。
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值
HbA1c 水平
适应人群
<6.0-
新诊断、年轻、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,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;无须降糖药物干预者;糖尿病合并妊娠;妊娠期发现的糖尿病
<6.5-
<65岁,无糖尿病并发症及严重伴发疾病;糖尿病计划妊娠
<7.0-
15年;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
≤7.5-
已有心血管疾病者或心血管病极高危者
<8.0-
≥65岁,预期生存期5~15年
<9.0-
≥65岁,或患恶性肿瘤,预期生存期<5年;低血糖高危人群;执行治疗方案困难者,如精神或智力或视力障碍:医疗等条件太差